如果打開
澆注料,就需要施工,否則效果會大大降低。這里是小編,您對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澆注料的回答。
一、施工前的檢查
施工前檢查應嚴格執行,包括以下內容
1、施工機械完好,振搗工具必須完好無損
2.澄清澆注料設備的外部結構并進行清潔
3、周圍耐火磚保溫層做好澆注料失水(粘)預防措施
4、加工孔留下
5、錨桿的型號、尺寸、布置和焊接質量,金屬錨桿必須作膨脹補償處理
6.澆注料的包裝和交貨日期,并進行預試驗,檢查其是否無效。
7.澆注程序
8、施工用水質量必須達到飲用水質量
9、施工過程公式的實施
以上檢查不合格,處理合格后方可施工,過期材料不得使用。
二、施工模板
它可以由鋼板或硬木板(竹板)制成。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、良好的剛度、不變形、不移位、不漏漿。鋼模板應使用脫模劑,木模板應涂防水涂料。重復使用的電路板應在使用前清洗干凈。
三.澆注料襯里的施工
1.可澆鑄結構
2.混合澆注料
攪拌時間不得少于5分鐘。運行期間,應使用強制混合器。攪拌時,應先進行干混,然后加入8種溶劑進行攪拌,然后根據干濕程度和施工具體部位的要求,慢慢加入剩余的溶劑,直至達到合適的工作稠度。在保證施工性能的前提下,溶劑的用量應少一些。
澆注料應整袋使用,攪拌后的澆注料必須在30分鐘內用完。在高溫干燥的工作環境中,時間應適當縮短。已經初步凝固或結塊的可澆鑄材料不得使用,也不得與溶劑混合重復使用。
3.振動
將澆注料倒入模板內,立即用振動器分層振搗。每層高度小于300毫米,振動間距為2500毫米。振動時,盡量避免接觸錨,不要損壞隔熱層,不要在同一位置長時間振動和復活。澆注料表面返漿后,應緩慢拔出振動器,避免澆注料離析和氣蝕。
澆注后,澆注體在凝固前不能再被擠壓和搖動。
4、澆筑數量及伸縮縫
大面積施工應在澆筑過程中分塊進行。每個澆注區的面積宜為1.5m2(與一次攪拌量同步)。伸縮縫應按要求預留(一般在澆筑時同步考慮),不得遺漏。窯內和分解爐內的膨脹節布置在環形圈的軸向上,不少于4道,由硅酸鋁纖維棉氈制成。
5、維護和脫模檢查
澆注料表面干燥后,應根據施工養護要求進行必要的養護,特別是需要水養護的澆注料,應定期澆水,保持表面濕潤。澆注料最終凝固后,可拆除側模繼續澆水養護,但承重模板在強度達到7時才能脫模。
拆模后,應及時檢查澆筑體,對蜂窩、剝落、空洞等質量問題應及時處理和修復。當問題嚴重時,應將缺陷部分鑿除,露出錨固部分,然后用相同的夯實材料填充并繼續維護。禁止用泥漿掩蓋問題。
6.復合襯里的施工
耐火隔熱復合襯里應分層分段施工。嚴禁混層和混漿。隔熱材料(如黑鈣土板、硅鋁板、石棉或礦渣棉等。)應涂有防水防潮材料。